1)第五百零一章 浑河边的祭祀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阁老,不知道平辽公何在,快请他来接旨。”

  说话的正是刚刚赶到辽东的钦差杨景辰,此人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初熟翰林编修,此后一路升迁,从左春坊到詹事府,再晋升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标准的清流升迁路线。

  除了礼部之外,别的各部都没有干过,也没有地方经验。按照道理怎么也轮不到他跑到辽东。可是偏偏张恪光复辽东这件事情太大了!

  大到超出想象!

  义州兵出兵之时就有必胜把握,更何况还有很多土地没有收复,张恪就没急着大肆庆祝,还督促着人马一面进军,一面恢fù秩序,安抚民生,处置汉奸。

  对于京城,乃至整个天下来说,从建奴手里抢回辽东,一雪耻辱,是多少年没有的特大喜事。

  确认了情报准确之后,从广宁,义州,到山海关,再到京师,向南波及山东,两淮,江南,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热烈庆祝的人群。

  百姓们燃放鞭炮,舞龙舞狮,各地的茶馆戏园子全都爆满,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着辽东,说着张恪!

  平辽公的大名四海皆知,无人不晓!多少人说起来都竖大拇指,赞赏一句:生子当如张永贞!

  就算是最挑剔刻薄的士人,这一次都对张恪赞誉有加,各地的乡绅名流一起联名上万言书,提yì破格封赏张恪。

  国公之上的只能是王爷,更何况当年张恪还和天启有过约定,不光复辽东,就不受王位。

  如今辽东恢fù,封王就成了必然。

  当然王爷也是有分别的,朝廷有人提yì要封一字王,也就是亲王,可是经过一番争论。还是决定封为郡王,礼部商讨了三天,弄出了一个安东王的封号。

  为了表示对张恪的尊重,天启特意下旨,派遣礼部侍郎杨景辰前来询问张恪的意见,如果没说的,立刻封王,并且让张恪进京,午门献俘,接受丹书金券。如果对封号不满。再进行更换。

  可以说天启的安排还算贴心。可是杨景辰到了奉集堡之后。竟然扑了个空,张恪不在府中。

  “杨侍郎,或许王爷有急事,毕竟辽东乃是战场,和其他地方不同吗!你还要多多体谅才是。”崔呈秀努力劝道。

  杨景辰不置可否,坐了一刻钟,从外面卢象升急匆匆跑进来,说道:“启禀二位钦差,国公爷昨夜领着大军向沈阳进发。走得突然,却是没法接旨,还请大人宽宥。”

  崔呈秀浑不在意,笑道:“军务紧急吗。把沈阳拿回来,再宣旨也不迟,我们先告辞了。”

  杨景辰阴沉着脸,跟着崔呈秀走到了门口。突然说道:“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赶上这时候走,怕是要躲着我吧!”

  卢象升顿时眯缝起眼睛。讥笑道:“大人身为钦差,谁敢躲着您?”

  杨景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生生停住脚步。

  “本官带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