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不急慢慢来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媒体评述,在美国不愿意管早产儿死活的40年里,康尼医生至少挽救6500名早产儿的生命,成活率达85%。“保温箱就是早产儿的‘人造子宫’。”

  “孵育儿医师”马丁·康尼和他的保温箱。

  但,一个供应循环热水的保温箱,和子宫相差甚远。人类子宫在胚胎孕育过程中,不仅要维持恒定温度,还要通过脐带和胎盘,为胎儿提供氧气、营养、激素,将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运出去。

  到1955年,“人造子宫”被具象化。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伊曼纽尔·格林伯格等人设计的“人造子宫”专利图。按图显示,“人造子宫”系统包含一个装有羊水的胎儿罐、连接脐带的机器、一台血泵、人工肾和热水器等。

  1996年,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的桑原佑树团队按图索骥,做出“人造子宫”,还加以改进。

  其“人造子宫”系统使用体外膜式氧合器,相当于人工肺、人工心脏和人工肾的集成。研究团队将之和胎儿羊羔的脐带血管连接,建立体外循环。同时,在“人造子宫”内注入体外循环的溶液和人工羊水,并保持在适宜温度。

  团队通过剖腹产,取出正常发育4个月的胎儿羔羊。此时,胎儿羔羊的体重已达到出生时体重的60%-70%。胎儿羔羊在“人造子宫”中,活了约3周。由于一些技术问题,该系统的体外循环出现故障,实验终止。多数胎儿羔羊因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少数活下来的几只被发现有畸形或肺部并发症。

  学界称桑原佑树是“人造子宫”动物实验者“奠基人”。其研究更是触动《科学美国人》杂志于2000年推出《我们未来的仿生学》专刊,“人造子宫”研制成功,被列为“2010年-2020年可能出现的生物革新”。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江勤在其《人造子宫是怎么回事?》一文中写道,“人造子宫”包含两个概念。一是Ectogensis,指“人造子宫”完全替代母亲子宫的功能,胎儿从受精卵开始就在母亲子宫外生长。

  另一个是Ectogestation,指“人造子宫”部分替代母亲子宫的功能,胎儿的某个阶段在母亲的子宫外生长。这被视为模拟子宫的“高级版育儿箱”。

  从概念可知,上述日本研究属于Ectogestation。桑原佑树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称:“毫无疑问,未成熟胎儿的最理想生长环境是母亲的子宫。但如果这项技术能挽救早产儿生命,希望它能最终应用于人类。”

  沿着这一思路,2017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通过剖腹产,创纪录地让8只平均110天大的超早产胎儿羔羊,在“人造子宫”里健康生存4周。此时的胎儿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