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9.秘密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新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03岁的夏德昭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官网上发表了文章《我与我的00年》,回忆了他的“春秋家国梦”。

  少年时代,夏德昭就聪颖好学,治病救人的志向展露无遗。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地区时,夏德昭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学习,一举考上大学攻读眼科专业。94年月东北解放,夏德昭留在中国医科大学工作。

  文革时期,夏德昭被收入监狱。“做医生的,走到哪都是医生”,带着这样的信念,夏德昭在特殊时期为监狱内的犯人以及社会上的患者治疗眼病,每日应接不暇。为此,监狱医院领导专门为他订了两种外文眼科杂志。964年,他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署名“新生医院”刊登在《中华眼科杂志》上。

  70年代初,夏德昭被下放到到法库县姚家沟劳动,仍有各处前来求治的眼病患者,姚家沟村书记的家成为各处远来求医病人的临时旅店。为了更及时地救治患者,夏德昭曾往返于四十里外的孙家窝堡村为患有视神经萎缩的小女孩治疗眼病。几个月后,小女孩的视力恢复了正常,不断感激地说:“感谢夏爷爷!”

  据央视报道,夏德昭在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农工党辽宁省委首届主委和沈阳市委首届主委,担任过农工党中央常委,为农工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我省民主党派带头人,要与中共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90年代初的一次答记者问中,夏德昭说道。

  近百岁仍每日阅读、每周审稿

  在医学教育方面,夏德昭作为中国医科大学文革前任命的20位教授之一,培养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多位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是中国医大解放后首批导师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魏文斌回忆,2003年,5岁的夏德昭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眼科大会”。当时做神经眼科的医生很少,国内眼科学术会议上开辟“神经眼科”专场也是头一次,结果会场爆满。“夏老高兴得像个孩子,滔滔不绝。”他对中国神经眼科的现状进行评述、提出希望,给了后辈莫大的鼓励。

  此后,夏德昭与魏文斌不断通信,讨论视力性质分析、视神经功能障碍与固视性质、旁中心固视等问题。205年在沈阳召开的眼科基础研究大会期间,97岁的夏德昭早早在餐厅等候魏文斌等人,“谈他对‘固视’性质的研究,谈他对中国神经眼科发展的希望,谈他每日的生活与读书”。夏德昭谈到,他每日至少阅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