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0.还是肠子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院的检查和诊断结果问诊后,对输液处方稍作调整,就让李女士带母亲输液去了。

  7天治疗后复查,医生称血象正常,后续口服药巩固即可。

  “哪有输液一天就能好的病?”李女士告诉“医学界”,应该让上面看看,抗菌药物管理不能矫枉过正。

  医院回应:

  每天一挂号,是为评估病情

  “医学界”联系涉事医院获悉,仅急诊输液,已执行很久。随后,“医学界”又联系北京、上海、四川、江苏、广东等6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急诊科当天挂号当天有效,仅开当天输液所需药物。

  北京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告诉“医学界”,这其实涉及到一个诊疗过程。每天输液前挂号,那意味着用药前,坐诊医生会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变化,考虑是否要更改治疗方案。“尤其是小孩子,病情变化比较快,医生看下情况再用药,是出于慎重使用抗菌药物的考量。”

  同时,多家医院表示,对可输液疾病也有明确规定。这与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有关。2014年8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53种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常见病清单,包括普通感冒、无高烧的急性支气管炎、轻度结肠炎、急性鼻炎、炎等。此后,这份53种常见病名单在广东、海南、广西等多地亦得到推广、实施。

  广东相关规定还提出,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原镇江市卫计委主任、医改专家林枫于2018年告诉媒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取消门诊输液,并不能理解为这些医疗机构就禁止输液。“急诊、住院、某些特殊疾病都可能用到输液治疗,但普通门诊存在大量的输液滥用。输液必须要严格做好管控,以避免出现相关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输液或该去社区

  根据目前公开资料,国内最早取消门诊输液的或是浙江省邵逸夫医院。该院1994年建立之初,曾就门诊输液有过争议。后在美方参与业务指导的院长坚持下,该院二十多年来未设置门诊输液室。

  近几年,各地陆续有医院自行取消门诊输液服务。这一方面是要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另一方面是为减少输液服务量,将更多医疗精力转向疑难病、重病问诊,同时将需要输液但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下沉到社区医院,推进分级诊疗。

  有医生向“医学界”建议,类似李女士母亲的情况,可以去社区医院就诊输液,离家近,环境好,人也少。“基于过往就诊经历,我妈对社区医院不是很信任。”李女士说。

  徐女士则表示,自己的母亲因久咳不愈至社区医院就诊,被诊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