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人祸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职开办专科诊所。

  2020年,这些政策逐步在地方上落地,不仅中医诊所也开始实施备案制,太原市、深圳等一些城市也出台了政策,明确诊所申请备案,应当场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当天准许营业。

  随着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以及家庭医生、分级诊疗行动的开展,小型诊所,尤其连锁的品牌诊所和专科医院,这些“家门口”、“小而美”的医疗机构更有机会赢得百姓的认可,从而发展的更好。

  4、更多医生执业选择民营医院

  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我国已有至少22万名医生参与多点执业。其中,到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大约占40%。已有至少8万多点执业医师走向了民营医院!

  不仅如此,国家在公立医院现代医院建设规划中,多次强调:“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坚持同岗同酬同待遇。”

  这也就会促使更多医护不再紧扒着“编制”的饭碗不放,而有意愿、更积极地选择多点执业,或是直接迈向市场,涌入民营医院。

  2020年10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建设与应用指导意见》表示:最快到2021年年底,国家将实现为各地制发电子证照统一赋号,为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联互通提供支撑等目标。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医疗证照电子化,特别是医生护士的资格证电子化以后,医生、护士的人才流动,将不再通过线下证件传递的方式来规划办理,医疗机构办理多点执业的办事效率也将大幅度地改善;另一方面,医生、护士个人,也不用带着材料到处奔波,一些医疗机构扣证、“不放人”、限制多点执业的行为也将得以解决。这也将有利于医疗人才的自由流动。

  5、社会办医加入医联体成为“硬指标”

  医联体牵头医院要主动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参加医联体,并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特色和学科优势,合理确定其服务功能定位、业务发展方向,逐步引导医联体内特需服务主要由其提供,与其他成员单位形成功能互补、业务协同、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而医联体内部应共享医疗资源时,牵头医院也应设置或由社会力量举办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和消毒供应等中心。

  据了解,2019年8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就曾下发《关于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若干意见》,该项《意见》是全国首份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的地方性落实文件,它的出台几乎是标志着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这件大事的真正落地。

  该《意见》对社会办医参与医联体大致提出了以下5类要求:

  ①允许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牵头医院组建医共体;②引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