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场考试_大宋超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宁对自己的记忆有点不太相信了,他唯恐稍不经意,看到的又是一个走向岔道的历史。

  比如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应该不是欧阳修,但历史偏偏在这里就有了改变,欧阳修担任了主考,那么科举题目如果出现变化,也不奇怪。

  但庆幸的是,科举题目并不是由主考官出题,而是由天子赵祯出题,科考题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顶级高手而言,这种文章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范宁也可以一挥而就,但那样他未必能竞争得过大宋各地的天才少年,他只有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进行准备。

  这道题范宁几个月前便写好了,反复斟酌、反复修改,一些段落甚至借用了后来的历史名篇,足足修改了十几遍才勉强满意。

  这道题的关键就在‘学之’,朱熹对这段论语有注解说,“《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简单的说,三月不知肉味,并不是音乐太美而忘记了肉的滋味,而是为了学习美好的音乐而废寝忘食,已经顾不得品尝肉的美味,‘学之’才是通篇文章的灵魂。

  把握住这一点,就能写出上好的议论文。

  范宁在一个月前,还特地和苏亮以及李大寿讨论过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含蓄地告诉他们,这篇文章的核心在哪里?该怎么写?相信现在苏亮和李大寿也一定得心应手。

  范宁沉思片刻,便提笔在稿子上写道:

  “昔乐有名韶者,用帝舜之所作者也。后千余年,列国惟齐能传其乐,孔子在齐适闻其音,想其慕舜之德其心已极于平日,闻舜之乐,其身如在当时。

  故不徙听之以耳,而实契之于心。”

  范宁一口气写了洋洋千余字,最后提笔收了尾,点出了本文的论眼。

  “圣人寓邻国而听古乐,学之久而专称春美也。”

  范宁放下笔,忽然有所感,一回头,发现监考官就站在自己身旁,伸长脖子看自己的文章。

  这让范宁一阵汗颜,这才过了半个时辰,自己就已经写完了,这让监考官怎么看。

  也难怪监考官会关注范宁,别的士子都在咬笔沉思,唯独范宁运笔如飞,仿佛思如泉涌,根本停不下来,和其他考生完全不同。

  监考官眼中露出震惊之色,显然被这篇议论文的高质量所震撼,也对范宁的高速度震惊不已,他还没见过写得这么快的考生,这才半个多时辰,这位考生已经做完了。

  监考官目光古怪地看了范宁一眼,忍不住敲了敲他的卷子,意思是他写得太快,好好再修改。

  实际上,监考官敲范宁的卷子已经是违规了,按照规定,监考官不能做任何暗示考生的动作,他敲范宁的卷子,是表示写得不行,需要再修改?还是暗示别的什么意思呢?这很容易让考生陷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