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6. 牛奶鲜果饮 三更合一,194w-19……_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家臣代管。

  朱襄读礼记读到这一点,差点笑出声。

  这不纯扯淡吗让宰相或家臣摄政三年,继承人怕不是大部分时候夺权都要伴随着鲜血,白白造成社会动荡。

  看看那些继位前没及冠的诸侯在亲政后所做的大清洗,前车之鉴就在那呢。

  不过朱襄也能理解为何儒家会这么说,因为儒家的治国理念就是君王垂拱而治。

  儒家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兴旺衰败现在都系于国君一人身上,所以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让国君“大公无私”。

  人性之私难以避免,那么不如让士大夫执政,国君“垂拱而治”。这样国家不会因为国君之私而出现问题;而执政的士大夫如果出现问题,国君可以随时换掉他们。

  在儒家理想化的这一套治国体系中,国君不需要多贤明,只需要能识人,或者国家制定一套能够识人的选拔体系,就能达到长治久安。

  法家其实也有类似的思想,区别只是儒家想用道德来约束君王,法家想用律令来约束君王。

  华国古代所有先贤的理想治国理念,基本都是以约束君王权力的方式,来限制君王的私心对国家的破坏。

  只是他们理想都不符合现实,或者说,太超前了。所以能被国君接受的法家或儒家,都进行了适应时代的更改。

  在如今的经济文化发展阶段,恰恰需要的就是中央集权和君主**。秦国正是因为比六国更加集权,才能走到如今霸主的位置。

  荀子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他放眼整个华夏历史,估计也是最现实主义的大儒。

  不过“三年之丧”是儒家礼制最基本的准则,荀子也是支持“三年之丧”的。只是支持归支持,现实也重要。

  你让秦王去守孝三年不理国政六国联军怕不是立刻又要重组了。

  荀子考虑,是守孝三年但只禁酒肉乐色,政务照常处理;还是干脆按照被他揍了一顿的朱襄的荒谬提议,以日代月守孝三年,宣扬一下孝心就够了。

  荀子更改礼制也有理可循。守孝三年是为了宣扬重视孝道,秦昭襄王的遗诏希望秦王柱别守孝,一切以秦国为重。真正的孝子就应该听从长辈的遗愿。

  在听从长辈遗愿的基础上,秦王柱再对外表明“虽然我听取了先王遗愿,但孝还是要守的,两不误”,这样既能削弱守孝的程度,还给秦王脸上贴金。

  现在荀子就在和儒家其他派别弟子、秦国的礼官天天吵架,要在诸侯前来拜祭秦昭襄王之前,把秦王柱守孝的事吵明白。

  无论哪种守孝方式,朱襄都要陪着秦王柱等人吃一段时间的素。

  还好这时候守孝吃素不太严格,不仅别人宴请或者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吃肉和蛋类,奶制品也不算做荤腥之内。有些地方甚至只忌五辛,不吃姜蒜韭菜等重口味菜就行。

  而且如果守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