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完全控制住当地之后,便下令卫所军户们在海边晒盐,兴建新的盐厂。

  明代继承的是元朝的盐场,制作盐的百姓们编为盐籍,都是世袭,匠籍一样,是地位非常低下的。

  又以晒盐和煮盐的区分,分别称为盐丁和灶户。

  又因灶户和盐丁贫富有别,按其分配的盐地产量多少以及产盐的质量好坏将灶户和盐丁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则,不同等级的灶户盐丁所缴纳食盐定额也不一样,这种做法使灶户盐丁们的负担得到较为平均地分摊。

  简单说就是灶户们世代圈在某地产盐,然后每个人按时缴纳食盐。

  无论灶户还是盐丁,官府每年都会支给工钱,但不允许盐户私藏、私售食盐。

  福建和广东沿海这边天气比较暖和,主要采用的是晒盐法,所以这边都是称盐丁。

  像朱高煦之前在北方永平附近也弄过盐场,那边就是灶户,主要靠煮。

  明初这会各地的盐务行政职权都归地方布政使司统筹分派管理,布政使司以下管理盐务的衙门有都转运盐使司或盐课提举司(各地不同),他们的职责在于按凭证(就是盐引)支取食盐给提货人。

  而盐业在历朝都属于专营、专管之物,获利巨大,在由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营私舞弊和私盐泛滥的现象,所以朝廷会制定出一套机制对其进行监管。明朝要到永乐年间才设有设有巡盐御史之职,定期赴盐区巡视私盐,以及核查、督促税款。

  所以这会,巡盐御史还没有。

  这就给了李远找到了机会。

  原来当初李远和徐安到了广东福建之前,朱高煦让他们想办法拉拢好当地的卫所和官员,但怎么拉拢,朱高煦也只能让他自己想办法,反正需要银子找朱高煦要。

  为此朱高煦一次性给李远和徐安各三十万两白银,先带到广东福建,不够杨立山还会支持他们。

  但李远打仗水平一流,拉拢人心的本事也是一流,他一毛钱都没有用,到了广东后,他只用了几天时间,想到了办法,还把这办法教给了福建的徐安。

  李远认为,朝廷对盐课司、当地官员、盐丁等只有律法的宣传,却没有实际的制约,断定这边必有腐败。

  所以他到了广东后,先在双鱼所附近,严查走私贩盐的事。

  双鱼所有朝廷的盐场,有盐丁制盐,且这边远离京师,营私舞弊和私盐泛滥的情况十分严重,根本属于没人管的情况,特别当时靖难刚刚打完,朝廷在各地打仗,哪里顾的了他。

  所以当地巡检司,官府衙门和盐课提举司的官员纷纷加入,大伙一起走私贩盐,从中获利。

  按说查走私贩盐的事,是地方巡检司干的,但如果地方巡检司也同流合污了,地方卫所也是可以介入的。

  李远到了之后,派人仔细查探,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