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宏伟蓝图_重生我打造全球第一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占据了前期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早就已经变成了发达的代名词。

  甚至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到新世纪前十年的这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沿海”跟“内地”的称呼都不绝于耳,沿海发达,工资高,经济发展快,有钱,这几个印象也早就深深烙印在国人的观念里面。

  这个时候,内地省份的人看沿海地区,基本上都是一种抬头仰望的姿态,就相当于当时国内一些人抬头看西方国家的姿态是一样的,外面的月亮总比家里的圆。

  而正是这种观念的存在和不断强化,最后甚至内地跟沿海的人都各自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而这种观念真正开始有所松动,还是从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后才刚刚开始。

  原因正是因为这个时候由于持续性的发展,内地省份在承接沿海地区工业转移的基础上,不断在其他的产业方面进行原始资金积累以及产业的迭代,最后在某些方面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一时期,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观念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一代人眼里,你沿海的经济确实发展的好,但是生存的压力也大啊,房子买不起,车子开不起,孩子上学上不起,经济发展的好又怎么样。

  反倒是我们内地,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你们,但是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啊,我们生活成本低,压力小,照样过得很滋润。

  你有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又怎么样?难不成你还能把房子卖了住桥洞享受生活?

  实际上,对于这种心态王皓其实也觉得能够理解,地域观念在国内向来就是比较浓厚的,更何况在没有生存压力的状态小,人更多的就会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

  所以办公室里,看到王馨看完手里的这份方案,然后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可惜就是路太远了,要不然从咱们这里招人过去不好么,这么好的机会,让给省城的人。”他顿时就笑了笑。

  心里甚至嘀咕起来,怎么就可惜了,谁知道将来咱们春城,甚至沣水县的发展水平就一定会比省城低的。

  屋子里,见王皓抓起桌子上的水杯,发现里面的水都空了,王馨赶紧起身倒了半杯水,这才坐下来说道:“王总,你说咱们东洪乡将来有没有可能跟沿海城市一样,盖的都是高楼大厦,修大马路。”

  “以前我总听咱们村里去南边的人回来说,他们那边的楼都是几十层高的,光是抬头看着脖子都发酸,马路修的得有几十米宽了。”

  可不是么!

  代表一个地方发展的好不好,对于王馨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概念无非就是这么几个,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行人如织。

  其实不仅仅是王馨,王皓自己其实也有这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