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8章 纪律委员_重生我打造全球第一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实说,关于带动致富这件事情,王皓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尽管98年距离杨帆改革已经有二十年整,这二十年上到国家下到小家,人们议论得最多的自然都是关于怎么致富的话题。

  从最开始的万元户,再到现如今万元户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话题,实际上都反应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甚至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温饱问题,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下,富裕无疑是绝大多数人在实现温饱之后更高层次的渴望。

  当然了,王皓也懒得去说什么大道理,描绘蓝图的事情做多了,难免会有闲言碎语落进耳朵里显得过于刻意,毕竟好几代人都没有实现的东西,你说能实现就实现,真以为闹着玩呢。

  所以在王皓看来,眼下自己该干嘛就干嘛。而另一侧,一次简单的碰头会,确定了接下来王泥湾众人进大棚采摘,以及车队往市里运输蔬菜的时间后,接下来就是忙活新建设的那四十多亩大棚的事情。

  虽然眼下大棚还没有进入采摘期,甚至连秧苗也才刚刚栽下去没几天功夫,但是也不妨碍张立文跟王明义他们进一步提升种植技术。

  至于方法嘛也简单,把几十号人一起叫到祖屋里,各家各户的当家人要求必须到场,张立伟作为目前王泥湾这边唯一的技术专家,自然由他来制定讲课的内容。然后就由第一批蔬菜大棚的种植户上去分享经验,唠闲嗑也好,讲心得也罢,总之从泥腿子变成现身说法的活教材,众人的积极性也很高涨。

  不高涨不行,王皓那边已经给众人下了死命令,如果一个月内还没有掌握全套的基本流程,到时候大棚里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负责。

  原本有些人想着反正村里有专家在,这课听不听也无所谓,一听这话,顿时就打消了那点小心思,一个个地做起了小学生,会写字的自己把内容记下来回家看,看不懂就背,横竖是些简单的流程问题,没有技术性。

  不会写字的,就多问多听多看,总之一个月后,村里会举行一次考试。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大棚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上次那种低级错误,连什么时候浇水,一次性浇水量是多少,很多人仍然是凭借着经验主义,完全忽视了蔬菜大棚的特殊性。

  祖屋里,张立伟正在唾沫横飞地讲着怎么保持大棚的温度,坐在王皓身侧,杨三忽然说道:“王大老板,你说咱们这个工程队,眼下大棚的事情弄完了,就这么闲着也不是个办法,再这么下去的话,我看人心都要散了,要不给他们找点活儿干你看怎么样?”

  其实杨三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没闲着,一方面新建的那几十亩地的蔬菜大棚,前前后后一共忙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大棚这边经常也要做一些工程性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