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 议和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各地发展得极好。

  尤其是九江府那边,更是一跃成为中原地区数一数二的港口城市以及最大的产盐地区。

  如今军中大部分的军饷,几乎都来自于那里。

  可以说,西北和东北能同时发展得这么好,都跟那个人当年所提出的种种措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样的奇才,怪不得大帅会把九江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来管。

  于是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老兵带新兵这种全新的练兵方法正式在西北这边试行。

  按照李定北将军的提议,几天后,大将军宁志远在西北大营的操练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拜师仪式。

  一共五万新兵在十几万士兵的见证下,与同样数量的老兵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

  老兵们要与这些新兵同吃同喝一起训练,并且负亲自教导的责任。

  既然是师徒关系,如果新兵犯错,负责带他的老兵也要负连带责任一起受罚。

  每隔一段时间,大营都会对新兵进行不同程度的实战检验。

  如果检验及格的话,就会对负责教导的老兵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直至新兵能够真正独当一面为止。

  虽说要手把手地教新兵颇为麻烦,但为了拿到额外的奖金,这几万老兵们还是很兴奋的。

  因为每次检验及格后,发放的奖金几乎相当于一个月的军饷,这钱可不少了。

  而且这奖金不是只发一次就完事,军部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对新兵进行比上一次更加严格的实战检验。

  这样算下来,等新兵能够独当一面时,负责教导的老兵们能够拿到的奖金总数就会变得十分丰厚。

  再加上所有老兵都没试过收徒这种体验,一时间都觉得十分新鲜。其他还没机会带徒弟的围观老兵更是对此十分眼热。

  就这样,不管是用常规的方式进行练兵,还是全新的老兵带新兵之法,全军上下都投入到这种集体大练兵的热烈氛围当中。

  此时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可能不久之后就要打仗了。这是几位将军亲口所说,不会有假。

  谁也不想死,为了保命,自然没有人敢在这时候放松下来。

  ……………………

  就在西北和东北两地紧张练兵之际,京城方面派去南方议和的使节终于回来了,并带来了胡人的回复。

  胡人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同意议和,但前提是大魏朝廷要向大厥称臣,并且年年纳贡不得中断。

  大魏朝廷要对大厥皇朝以臣子自居,大魏每年需向大厥纳贡岁银二十万两,绢四十万匹。

  老实说,这二十万两岁银和四十万匹绢的贡礼,与大魏每年接近上千万两的军费开支相比,真不算多,甚至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只是要向胡人称臣这个要求实在太过屈辱,这才是最让天下读书人难以接受的地方。

  相比之下,各地百姓虽然也觉得胡人确实过份,但心里面却也希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