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5 和安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多万人。

  这还是朝廷提前下令封锁江口府不让任何流民进入的结果,否则流民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随便随便都能达到百万人以上。

  毕竟南方各省虽然比不上江南富庶,但也是人口众多的地区。

  虽然仅有二十几万流民涌入江南,但对于整个江南地区来说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当地人欢迎这些流民的到来。

  没错,江南确实是大魏的主要产粮及商业重地,各省税收加起来几乎占了大魏总税收的大半。其粮食出产就更不用说了,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朝廷才会在江南布下重兵严加保护,就是为了防范西北军觊觎这块宝地。

  但再好的宝地,也经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吸血。

  之前为了应付南征大军的消耗,朝廷几乎已经掏空了家底。

  后来南征大军全军覆没,朝廷甚至连战死士兵的抚恤金都发不出来,可见国库有多穷。

  原以来新皇登基后,各地能稍微缓口气。

  没想到新皇登基仅仅一个月,就颁布了加税的新政,要在原有赋税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平胡税”。

  官府的榜文写得很清楚,朝廷需要大量征兵以及制作武器来应对胡人侵扰,因此这“平胡税”是用于战时的临时税。等平定胡人后,这项赋税就会取消。

  这话说得好听,然而胡人之祸是这么容易平定的吗?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当初南征大军就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这“平胡税”说是临时税,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已经是一项新的定税了。

  更重要的是,这“平胡税”实在收得太重了,竟然比田赋还要高出两成,这也太离谱了。

  虽然民间对这项新税叫苦连天,但各地官府里的官老爷们可不管这么多。

  如果税收不上来,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于是纷纷出动官兵挨家挨户地上门收税,一旦有谁敢不交,就马上收监处理。

  家属什么时候把钱凑齐了就什么时候放人。一天没凑齐,就一天把人关在牢里饿着,除了清水以外一粒米都不给。

  这方法实在太狠了,各家各户只能想尽办法把这税金补齐。

  像江南各省这些较为富庶的地区还好一些,当地平民百姓大多还能勉强拿得出这钱。但对于一些穷苦地区的百姓来说,这笔钱实在太要命了。

  许多家庭那是真的要掏空家底甚至砸锅卖铁才拿得出这笔钱。

  更有甚者,有些实在借不到钱的人家只能借高利贷来渡过难关。最后因为还不上利滚利的高利贷,被迫卖屋卖田,甚至卖妻卖女来还债的惨况时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

  这平胡税一出,导致各地民怨四起、民不聊生。

  所谓官逼民反,面对如此重税,终于有百姓因为交不上税而揭杆造反,并且响应者众多。

  尤其是较为穷困的偏远地区,更是民乱不断、此起彼伏。

  为了平定地方民乱,朝廷只能时不时地派兵镇压。

  这对于原本就兵员不足、士兵素质又差的大魏军队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不过这些地方民乱毕竟规模较小,还不足以威胁到大魏的根基,因此影响有限。

  现在朝堂上的各位王公大臣们,更头痛的是如何安置那二十几万从南方逃过来的流民,这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鉴于之前的成功经验,安国公等人不是没想过像上次那样,直接把流民运到东北扔给西北军来处理。

  可惜这回西北军学精了,不仅组建了一支上万人的水师常驻乌江巡逻看守,而且还在岸边修建了城墙和炮台,把整个乌江封锁起来,不给大魏的船只通过,这样魏军就没办法重施故技把流民送过去了。

  既然没办法强塞给西北军,那这二十几万流民的安置问题就只能靠朝廷诸君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