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4 改革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不考四书五经,只考政务实操能力。

  以知县这个官职为例,知县乃一县之首,主管水利、赋役、断案、监察、发布政令等职权。

  因此在试题选取方面,主要以水利学、税务学、大魏律法这几方面为主。

  试问一个知县如果对水利、赋税、律法等知识一窍不通的话,又如何治理当地水利,如何征税,如何断案?因此这些都是必考的科目。

  在出题方面,我建议不仅要列举具体的条文,还要列举具体的案例。

  例如在关于断案的题目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由答题人来写清楚这件案子该如何判决,依据的又是哪条律法。

  只有写得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者,方可通过考试。

  为了公平起见,可以参考科举的做法,先糊住考生姓名,并由专人抄写卷子交由考官评审,以此来防止出现舞弊现象。

  考试通过者,最后由大将军及几位大人来决定此考生该授何官职。

  这是官员的录取办法,接下来就是县丞、教谕、县尉、典吏等一系列吏员的录取办法。

  这些吏员同样是以考试来进行录取,要考的也是具体的实际政务。

  关于试卷的评审,不能由本地官员来做,以免出现舞弊。

  吏员的试卷同样需要糊名,然后交给外地官员来评审。

  至于由哪个地方的官员来审卷,则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样就能极大地避免舞弊现象。

  可能有人觉得只是吏员的考试何需这样大费周章,但这是有必要的。

  那是因为,凡是有资格参加官员考试的人,只有两种人,一是通过科举考取了举人及以上功名的人,二是做满五年的吏员。在下称为双轨录取制。

  换句话说,这些能够通过考试当上吏员的人,很可能就是将来各级官员的后备人选,因此才要如此郑重其事,从一开始就要杜绝作弊。”

  听说完池非的解释后,众人不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种选拔制度甚至比章文轩提出的以吏为官更加的激进和大胆。

  尤其这考试内容不考四书五经,只考政务实操的做法更让在场不少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文官难以接受。

  终于一个姓陈的文官忍不住出声说:“苏大人,如果以后都按这样的方法来选官,我怕会引起众多读书人的不满和愤怒。

  毕竟他们从小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并非地方政务,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池非回答道:“陈大人,您的建议也是有道理的。要不这样,我们折衷一下,在考卷中增加部分四书五经的内容。

  另外关于官员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学、税务学、大魏律法这几个大科目,因此以后会统一印制相关的书籍作为考试教材。

  这样一来,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吏员,大家都在同一起点上,并没有谁优谁劣的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