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 改良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塞得太紧,导致火药的爆炸力无法把硬物喷出的话,就会造成铳管炸膛。

  另外这种外形粗短的喇叭型结构就相当于开放式的散弹手枪,虽然能造成面积较大的伤害,但枪管这么短的话,射程自然远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火铳,确实没什么实际的作战能力,还不如弓箭有效,怪不得会被军队束之高阁。

  至于大魏工部那边没人愿意继续研究也可以理解,毕竟整支火铳由全铜制成,每支重约十五、六斤。

  古代一向缺铜,如果做一百支的话就要将近两千斤铜,一千支就要一万多斤铜,光这材料成本就非常惊人。

  这还没算各种研发费用,林林种种加起来肯定不会是个小数目。

  假如这火铳在战场上真有用的话还好说,研发费用高一些也情可原,但以如今这样来看,实在看不出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因此工部那边才没人愿意对其研究改良。

  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些火铳视作前朝工部的失败产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池非毕竟是个现代人,他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失败品一旦改良成功,将会成为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关键武器。

  池非没想过要造出现代的步枪来,以这时代的工业技术水准来说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什么膛线、火帽、弹匣之类只有现代步枪才有的高级部件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做出来。

  他只想搞出一些类似于燧发枪之类的山寨产品,这才是最为实际可行的目标。

  可惜不知道洋人那边枪械发展得怎么样,如果洋人那边已经造出了燧发枪,那就好办了,只要搞几枝过来拆开照抄一下其中的构造就可以了。

  但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从零开始进行研究。

  首先是枪管的问题,必须要做出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所用材料方面,池非决定放弃用铜来做枪管,改为用铁来造。

  据他所知,燧发枪的枪管也是用铁来做的。

  所以改铜为铁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也是为了将来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减轻成本。

  其次是弹药的问题,池非不会再用铁沙或碎石这些不规则的硬物,改为用大小差不多的实心铅弹。

  至于如何解决填充火药量不统一这个问题,他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那就是将火药分开包装、定量投放。

  大概做法是先经过多次测试,把大多数枪管都不会炸膛的火药量算出来,然后以这个分量作为检验新造枪管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不是让火药量来迁就枪身,而是用枪身来迁就火药量。

  只有不会因为这个火药量而炸膛的枪管才是合格品,否则就是不合格品。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大批比较安全的火枪。

  第三是点火装置的问题,这是燧发枪能否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