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 老六_烽火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前世众多历史研究者相同,李源不仅对李弘冀的死因深表疑惑,更多的则是感叹,这位一度被举国寄予厚望的太子一死,南唐便再无翻身的可能。

  想到此处,李源压抑着五味杂陈的心思,沉声回道:“储君关乎国本,末将是万不敢肆意揣测的。但殿下既有问,末将也不敢不答。”

  “殿下可知,皇太弟的表字?”

  李弘冀有些发懵:“三叔的表字?这有何干?”

  “退身。”李源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末将听闻皇太弟受封时,曾力辞不受,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将自己的表字改为退身。”

  李弘冀言语中隐藏着冷意:“此事天下皆知。李虞候的意思,难道是说,本王这三叔谦恭礼让么?他到底还是成了储君!”

  见状,李源仍是自顾说着:“殿下,保大二年时,陛下曾下令让皇太弟总领朝政,可他仍是推辞;立储以来,又屡次上书请求归藩......”

  话音未落,李弘冀死死地攥紧那枚玉扳指,指间瞬间没了血色:“哼!本王这三叔的手段,李虞候还是看不明白啊!什么力辞不受,什么请求归藩,只不过是遮人耳目罢了!如此,父皇与朝中的大臣们,甚至连民间的百姓,反倒会觉得他纯良谦恭!”

  “殿下,其实皇太弟的纯良谦恭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一语慑住了李弘冀,李源接着淡淡地笑道:“这个储君之位本就不是他的,只不过是烈祖皇帝当时的遗命不好违抗。如今陛下子嗣众多,又怎会甘心交给他?”

  李源刻意将“子嗣众多”四子咬得极重,不过李弘冀陷入了沉思,像是没听出来。

  片刻,李弘冀眼神闪动,低声问道:“你的意思是,父皇内心已改了主意?”

  “不,殿下。陛下在登基前内心早就做好了打算。恕末将失礼,殿下的名讳中“弘冀”二字,不就是陛下听闻了民间的传言而取的么?”

  李弘冀双目上斜,思索了一番:“本王听母后说过,当时民间有传闻说,‘有一个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故而父皇给本王取名‘弘冀’。”

  李源点了点头说道:“这便是了。陛下对殿下早就寄予厚望,只不过烈祖皇帝的遗命在上,又逢登基之初,一众老臣尚在朝中,陛下迫于无奈,才将储位给了皇太弟。殿下,历朝历代,有嫡子不立,取乱之道也。马楚的兄终弟及便是最好的证明。陛下一代英主,此番刚刚擒了楚王,怎会不知?”

  “可如今朝中的重臣,大多都倾向于三叔,父皇也从未说过易储之事。”

  李源一阵头疼,继续耐着性子解释道:“如今朝中结党之风盛起,皇太弟既然身为储君,自然有攀附之辈。可殿下别忘了,您的身后也有不少老臣支持,譬如末将的岳父、萧俨、孙晟等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