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设备_富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扑在那些昂贵的设备上?

  更何况以此时油缸厂的劳动力素质,就算杨东升能搞来五轴联动机床,他们会用吗?

  为什么以前能加工,现在就非要更新?

  买来了新机床,又得重新调整生产线,重新编排生产流程,等把一切理顺,已经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把最后一点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而且还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彻底断绝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多少工业企业都是死在这上面的!

  这方面后世那些代工企业就是反面典型,在“专家”的忽悠下,在跨国公司的要求下,逮着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买买买,通过拼命压榨工人好不容易积攒的利润,全用在了更新设备上。

  跨国公司高兴了,国外卖设备的赚的盆满钵满。

  代工厂只能一辈子给人家做代工。

  不过这是杨东升入主油缸厂后,厂里向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杨东升不能打击的太狠,“设备确实该更新,但是现在还有一件更迫切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

  “我准备对全厂工人做一次能力测试!对不合格的工人,我准备办一个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像你师父那样的工人,我准备返聘回来!由你牵头搞这件事,争取今年年底之前,把全厂月平均工资提高到300以上!”

  “300!是不是太高了?”刘康的师弟吃了一惊,市里也只是要求平均工资120。

  “越是高端的设备,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舍得在人才上花钱,这也是为更新设备做准备!”

  “……”刘康的师弟看着杨东升。

  人家都是有钱使劲买设备,杨东升的做法把他搞糊涂了。

  刘康师弟的想法,反应出的是国内工业界一个常见的问题——重硬件,轻软件;重视设备,轻视人的培养。

  后世国内的机加工企业经常出这样的奇葩事——舍得花几百万买一台机床,却不舍得花几万块对工人进行相应的培训。

  杨东升明白他们的苦衷——设备买回来,不会跑;工人花钱培养出来,万一被别人挖走了,损失就大了。

  结果买回来的机床没人会用,就算勉强能开起来,也发挥不出新机床的全部潜力,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买机床?

  其实工人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安了家,把人际关系理顺,只要你给的工资,跟挖他们的人相比差距不是太大,一般是不会跑的。

  归根到底还是大部分机加工企业一开始就准备搞血汗工厂,他们连送外卖的都拼不过,指望他们振兴中国工业,无异痴人说梦。

  “以后工资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块,基本工资只要不饿死就行,关键是绩效,根据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艰苦程度制定出对应的价格,端茶倒水不能跟精镗、精车划等号。这件事还是由你来牵头吧!”

  刘康的师弟试探着问,“那培训班的绩效怎么算?”

  “培训期间没有工作量,当然没有绩效!”

  “这……”刘康的师弟想撂挑子。

  干这种活,走夜路是要挨闷棍的,何况他也是油缸厂子弟,这些工人不是他的叔叔、伯伯,就是一起玩大的兄弟!

  “生产过程也要做出改变,下一个环节的班组,如果认为上一个环节的产品不合格,可以拒收上一个环节的产品!”

  “杨总……”刘康的师弟已经决定撂挑子了。

  杨东升没待他把话说出来就抢先道,“我不能给你一步到位,只能先任命你做副厂长,干出成绩,下一步才好给你扶正。你能干好吗?”

  “能!”刘康的师弟想也不想回答,“您还有什么要求?”

  “先去车间看看吧!”上次走的急,没来得及细看。

  “这……”刘康的师弟心里咯噔一下。

  杨东升已经大踏步走了出去。

  请收藏:https://m.zy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